根据充电时不同的额定电流,电动车充电器基本上可分为三种。
相比之下,充电速度就像你向前行路一样,是三种中最慢的。 当您将充电器插入标准墙上电源插座进行充电时,就是第1级充电。
标准功率额定值 (1 KW)
每100英里行程充电时间 (20 小时+)
应用场景:家中,工作地点
相对来说,充电速度像你在往前跑,在三种充电等级中速度居中。使用 208-240 伏特电路,即干衣机使用的那种。
标准功率额定值 (5 KW)
每100公里行程充电时间 (4 小时)
应用场景:家中,工作地点
相比之下,速度就像你正在驾车向前一样,是三种中最快的。使用功率更大的电网连接把直流电源直接输送到电动车中。
标准功率额定值 (80 KW)
每100英里行程充电时间 (40分钟)
应用场景:出行途中,商业充电站
每辆电动车的内部都有一个电池管理系统 (BMS),它根据五个主要因素决定接收充电负载的情况,以保护和最大限度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电池电量是多少? 空电池的充电速度比充电到 80% 时快得多,充电后期会开始显著地下降充电速度以保护电池。
电池会随着时间而老化并失去充电能力,新的健康的电池充电速度更快。
太热或太冷都会导致电池充电速度变慢,电池管理系统在极端温度下会保护电池。
充电器会配合电池的电压以提供电流,在非常高的功率下,限制充电速率的可能是电动车的电池管理系统,而不是充电器的充电能力。
对于单个的充电器,一旦接入就会以最大电流倾注入电动车,充电速度会更快,而对于协调过的联网充电器,如果有负载管理系统的话,则相同电流下充电速度会较慢,因为充电负载要由各个充电器一起共享,而这就是智能充电。
充电器可以通过开放充电点协议 (OCPP) 1.6 或更高版本的协议赋予上网能力以实现在线服务,该协议将充电基础设施的设备方面与网络后端组件物理分离,在线主机可以轻松切换充电网络,而无需投资于昂贵的设备进行升级。
充电基础设施可以附建网络功能。 通过连接到互联网,充电器可以向网络服务供应商和站点主机发送和接收诸如使用频率等数据,在线收费基础设施允许站点主机提供射频识别 (RFID)、智能手机、电子支付或会员管理以及其他类型的在线客户服务。
未联网的充电基础设施不能上网,只能提供基本的充电功能和内置功能,不能使用高级的监控或支付功能。
新的充电服务需要大量投资。 资本支出 (CapEx) 是选择和规划充电系统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在制定计划之前,您应该先了解并考虑以下成本项目。
充电设备本身的成本:充电器、充电站点、相关线缆等硬件,及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等软件(如有)。
新的充电服务需要额外的电力,充电是逐比特的传输,从能量守衡的角度,充电中是绝不会少消耗一分电能的,一般来说,电力基建需要升级现有的电气装置以获得更大的电力容量,其中的成本包括总掣、菲士箱、仪表甚至变压器或发电机,以及相关的空间和土木工程,这可以是一项巨大的投资。
安装成本会因应充电基础设施的数量和类型、地理位置、站点位置和所需的挖沟工程、现有布线和所需的电气升级以满足现有和未来需求、劳动力成本和审批成本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人工成本包括维持充电系统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成本,一般而言充电服务方面的劳动成本都比较低,因为充电器通常是无人看管和自助服务的,但是,也可能需要人手去调解处理排队中的出现争议或在线付款流程失败的问题。
营运成本包括电费、需量电费、云服务和任何网络年月费用。在某些地区,不同时段的电费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从而导致电费非常昂贵,但非高峰期电价通常更便宜。
维护成本是指用于重置、修理、更新、更换、恢复或检查设备的人工和材料工具支出,数目也可以很大的。
尽管快速充电器的购置成本要高很多,但它们更大的电力容量值意味着即使在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它们的净服务成本(每千瓦时计)对低电量充电器而言仍然具有竞争力。在“出行充电”的用例中,第三方充电站比在家或工作中较慢的充电成本要高得多,因此可以预期未来几乎所有电动车车主都应该会尽可能使用家庭和工作地点的充电站,但也会为路边充电站留下了一部份市场份额。事实上,快慢充成本差异很大,以至出行充电将发展成为一个几乎完全不同的市场。 路边充电站会相互竞争这个市场,而它们会较少考虑充电价格较低的家充市场。
今天,大多数载客用电动车将使用最大 32A/7.4kW 的充电。 这是快充的标准了。用7.4KW 充电,以现代 loniq为例(配备 38.3kWh 电池),可以在 4.5 小时内从 10% 充电到 90%,或一小时充电可行走 38 公里。 在一个案例中,我们利用影子电力提供了至少 6.7kW 的充电功率,令所有 200 个停车位都足以变成充电站点,事实证明,用这种潜在的电源为电动车充电的确是明智之举。
2020年,香港家庭平均每日用电量仅为13kWh,以此而言,7.4kWh 便意味着车辆电气化,如果以传统的充电模式充电的话,将迫使社会去建设大量新的电力容量, 这就涉及巨大的投资,并给我们的电网带来了难以应对的负担,这个问题是谁也不能轻视的。